常见问题 |
|
问:什么是WiseCloud和WiseUser? 答:WiseCloud是一个云平台,WiseUser是它的客户端工具。目前主要功能是地震初至拾取的云服务。 问:初至云拾取如何实现? 答:第1步,用户在本地,利用WiseUser对地震数据进行加密和压缩,生成WDF格式文件;第2步,上传WDF文件到WiseCloud服务器, 并在云端执行初至拾取;第3步,下载云端产生的初至文件(CFB文件),然后利用本地原始SEGY地震数据对初至进行校准,生成CAL文件;第4步,在本地对CAL文件执行编辑。 问:WiseCloud与WiseBreak初至拾取软件什么关系? 答:WiseCloud技术与WiseBreak初至拾取软件一脉相承,可以理解为云上的WiseBreak。不同的是,WiseCloud采用层析思路进行模型反演,并增加了自动修正误差初至功能, 正确率比WiseBreak又提高了不少。试一下吧,结果会给你一个惊喜! 问:地震数据文件比较大,网络传输慢的问题如何解决? 答:将SEGY转换为WDF文件后,大小只有原始SEGY文件的几十分之一,而且,WiseUser具有断点续传功能,即便网络速度慢也无妨。 问:能批量拾取吗? 答:暂时不能。考虑到目前云计算资源有限,在免费试用期间,云端服务器只能为每个用户保存一个WDF文件和一个结果文件(CFB),上传新文件就意味着删除云端的老文件。 问:用哪家运营商的网络会快一点? 答:当前WiseCloud服务器是通过联通接入,若用户也是通过联通接入,网速会快一点。理想情况下,1GB数据上传时间不超过5分钟。 问:云端初至拾取需要很长时间吗? 答:WDF文件上传后,服务器不忙情况下,1000万道拾取时间大约5分钟。若用户较多,处理作业可能需要排队等候。 问:有必要担心上传数据泄密吗? 答:通常,WDF文件中道数据只取初至附近不到500毫秒的有效长度,数据精度很低(8毫秒采样,数据为1字节整型),加上坐标随机加密,WDF文件本身无泄密之虞。 问:考虑原始数据安全,应该如何使用WiseUser? 答:在内/外部网的机器上分别安装WiseUser(根据操作系统选用对应的安装包)。使用时,先在内部机器上对数据执行加密并转换为WDF文件。之后,到外部联网机器上执行云端初至拾取, 并下载CFB文件。最后,将CFB文件拷贝回到内部机器中进行校准。详细请看“安装和使用策略” 问:WiseUser是多语言界面吗? 答:是的,但目前只有中英文2种语言,可通过菜单“工具->语言”切换。今后很可能会增加更多语言。 问:WiseUser对输入的SEGY文件有何要求? 答:要求SEGY文件遵循标准为:SEG-Y rev 1(参见http://www.seg.org/resources/publications/misc/technical-standards )。样点数据格式必须是下列三种之一:IBM32位浮点(格式码1),IEEE32位浮点(格式码5),16位定点(格式码3)。 问:我想用自己数据测试,要注意哪些事项? 答:最重要的是,观测系统数据在道头中要记录充分且正确。除了“坐标比例”外,其它参数都是必须有的(详见道头定义)。至于道头位置,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。 其次,每一个SEGY文件包含的炮数不能太少,足够的炮点才能反演有效的约束模型,自动拾取精度才能更高。最后,考虑到模型精度,SEGY文件中应该包含一定数量的较高信噪比的炮。 总之,合理数据文件应该:(1)包含足够多的炮,(2)部分炮信噪比较高,(3)不要对数据执行滤波等处理,尤其是不要做静校正!(4)炮检距限制一定范围。比如,您计算静校正需要0-3000,可以考虑上传炮检距0-3500,下载结果后再按需裁切。 远炮检距段通常会由于覆盖不足拾取效果变差。 问:WDF文件大小有限制吗? 答:有的,受限于服务器内存,暂不允许大于4GB。如果您的原始SEGY文件比较大,建议您分炮检距段生成WDF文件。比如,炮检距0-2000米生成一个WDF文件,2000-4000生成另一个文件。然后,分别将他们上传拾取。 问:在数据转换时,用4毫秒还是8毫秒重采样?拾取效果有何区别? 答:对于一般主频20-50Hz的数据,采用“8毫秒-1字节整型”足够了,这样WDF文件会更小,处理速度快。如果是高分辨率资料或者信噪比很低,可以选用“4毫秒-1字节整型”。对于浅勘资料,可以考虑“2毫秒-1字节整型”。 问:可控震源资料拾取应该注意什么? 答:可控震源资料信噪比一般比较低。一个SEGY文件一定要包含一定比例的较高信噪比炮,拾取效果会更好。可控震源数据的初至波有个特点,负极性同相轴往往更加稳定。建议一定要比较一下正负极性拾取的效果。另外,最好不要事先对数据进行滤波(或最小相位化)。 问:WiseUser能对初至进行手工编辑吗? 答:v1.1版的WiseUser已经具备编辑功能。操作方法请参考快速入门,或参考WiseBreak软件的联机文档。 问:初至编辑时,紫色星号和红色星号的初至有何区别? 答:紫色初至是正确率相对较高的初至。在云端自动拾取后,系统通过统计判断,认为基本正确的初至被标为紫色。经过统计判断,认为不正确的,WiseCloud将对其进行自动修改,并标为红色。通常,红色初至不正确的可能性更大。 问:我必须对红色的初至进行手工修改吗? 答:不一定,红色初至经过系统自动修改,可能是正确的。反之, 少量紫色初至也可能不正确,需要手工修改。一切取决于肉眼判断,理论上,不论哪种颜色,处理员认为正确的都不必修改。 问:初至手工编辑的策略是什么? 答:(1)对于近地表简单的工区(或地段),或者需要快速拾取的情况,比如,野外监控处理,紧急处理任务,可以采用“分选编辑”模式,也就是隐藏紫色初至(打勾“仅显示分选初至”),只对红色的初至进行高效率修改。在实际生产中,拾取数据量巨大时, 常常采用的也是高效率的“分选编辑”模式。(2)对于复杂工区(地段),或者需要精细拾取的项目,应当采用“完整编辑”模式。也就是,显示所有的初至,并执行必要的修改。实际上,用户在编辑过程中,是随时可以在这2种编辑模式之间来回切换的。 问:如何输出拾取的初至数据? 答:(1)输出为文本文件。选择菜单“工具->输出初至到文本”即可;(2)写初至到SEGY道头。先用菜单“SEGY->输出SEGY”将SEGY道截短为只包含一个或几个样点, 这样,写道头速度会快很多。然后,选择菜单“工具->输出初至到SEGY道头”即可。 问:二维和三维资料拾取方法有区别吗? 答:WiseUser把二维数据当做三维数据的特例来处理。在道头定义时,需要把炮点线号和检波点线号设为0之外,整个过程完全一样。 |